赵旭梅 钟锡豪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1447)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皮革行业标准化发展的现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化基础薄弱、标准化意识淡薄、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并针对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等,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皮革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Research on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leather industry ZHAO Xumei ZHONG Xihao (Guangzhou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Guangzhou 511447,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leather industry.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poor standardization foundation, weak standardization awareness, and imperfect standard system were point out. And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advice on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establishment, strenghthening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 on,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China leather industry. Keywords: leather industry; standard;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 system
前 言 我国是世界皮革生产大国,也是全球皮革行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近两年来皮革行业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可喜的是2021年我国皮革行业实现出口额9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创2016年以来新高;进口额19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创历年新高[1]。然而,由于我国皮革产品质量尚待提升、附加价值较小、缺乏创新设计等,出口单价相对较低,甚至低于巴基斯坦,导致我国皮革产品出口频频遭受“绿色壁垒”的困扰[2-3]。此外,我国皮革行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尚未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也是导致我国皮革行业面临国际贸易壁垒、皮革产品被召回的重要影响因素,更是阻碍我国皮革行业标准化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在皮鞋质量安全风险方面,因为勾心抗弯刚度不够、有害化学物质超标等原因,引起大批量鞋类召回事件[4]。 为了提高我国皮革产品质量,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开展皮革行业标准化工作尤为重要。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也提出致力于实现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的目标。 1 我国皮革行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1.1标准化基础薄弱 标准化基础薄弱体现在人才和信息化两个方面。 (1)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作为传统制造业,多数皮革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相对分散,管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开展标准化工作,影响了标准制修订的及时性和技术性。而且,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深,我国标准化与国际标准化的接轨更需要高技术水平的专家加入,来对国际标准进行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分析、研究、引进、采纳和转化。 (2)标准化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标准化工作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依然依靠传统管理和调研手段,不能为标准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从标准的制修订到标准的实施应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获取、技术问题的探讨、信息反馈和资源共享等都有待完善。 1.2 标准化意识淡薄 标准化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皮革企业及消费者。 (1)皮革生产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 受到皮革行业企业起点低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缺乏产品标准化的意识,尤其是中小企业。例如,原料皮管理方面,原料皮的质量仅仅凭经验,通过感官(眼看、手摸和鼻嗅)进行检验;生产管理方面,产品的质量控制没有专门的质量标准要求或技术文件可以依据,只是单纯根据既定的工艺流程或客户订单来样,安排组织生产,缺乏标准化管理思维;参与标准化工作方面,很少有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审议、投票等工作。作为产品的生产者,皮革企业应该是制定、实施标准的主体,而其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影响了皮革行业标准化发展进程。 (2)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淡薄 “三聚氰胺”事件让保障食品质量的“标准”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但对于皮革产品,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及相关知识仍存在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消费者对标准化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求知欲,而且我国的标准化教育体系本身也不完善,导致标准化学习氛围不足,消费者在决定购买皮革产品时,往往基于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 1.3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一定范围”可以指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地区、企业范围,也可指产品、项目、技术、事务范围[5]。在皮革行业相关标准、技术法规及合格评定程序方面,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1)基础标准方面 我国在皮革基础标准数量上相对领先,有QB/T 1522—1992《制鞋机械设备及仪器术语》、QB/T 1582—1993《皮革五金工业术语》、QB/T 2262—1996《皮革工业术语》、QB/T 3639—1999《箱包工业术语》等6项术语标准,而国际标准中仅有 ISO 15115:2019 Leather—Vocabulary、ISO 19952:2005 Footwear— Vocabulary、ISO 9407:2019 Footwear sizing—Mondopoint system of sizing and marking 3项标准。但我国基础标准多数标龄较大、技术薄弱和陈旧,亟待更新。 (2)方法标准方面 我国在皮革方法标准方面相对滞后,国际标准计划全部由欧洲等皮革行业发达及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主导制修订,我国皮革行业的方法标准多数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起草或发布的国际标准,但仍有很多方法标准尚未与国际标准接轨。 (3)产品标准方面 我国的皮革产品标准覆盖面广,从原皮到成品皮革及皮革制品,而国际标准中目前仅有少量的成品革标准,我国在数量和质量上优于国际标准。 从标准内容上来说,我国成品革标准在制修订过程中均参考对应的国际标准,但指标的调整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对于皮革分类、使用、产品的多样性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皮革产品标准的指标要求更为全面,但在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的要求明显低于国际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