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基超纤革】成功投入生产:超纤革行业创新研发新方案

纺织产业是昌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近年来,当地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探索“创新驱动、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超纤产业培育新模式,传统纺织产业在新动能的加持下加速蝶变。

前不久,由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生物基超纤革成功投入生产,与过去从石油中提取原材料相比,新产品可实现从谷物等再生生物质提取原材料,这一创新研发为超纤革行业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拥有束状超细纤维人工革发明专利的企业,同大海岛先后荣获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荣誉。尽管企业如今已是中国超纤产业基地、山东省超纤行业的领头羊,但在发展之初,面对“洋”设备,无人能操作的尴尬局面依然历历在目。
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通告诉记者,公司在成立之初,花重金从国外购置了高端的机器和设备,但是没有相应的人员去操作,同时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于超纤革的产品,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没有相应的人才去进行匹配。
人才制约着企业发展,面对这一现状,昌邑市积极行动,帮助企业在构建人才队伍方面下功夫,通过申请各类人才工作站、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引育专业技术人才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实力。
张通说,相关部门先后帮助他们聘请了13名高级顾问、培养了企业自己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以及众多青年专家、专业拔尖人才,助力了企业二十年以来一直在行业领跑。
创新产业生态,要补链,还要加大科研投入来延伸产业链条。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研发鞋类、包类等常规消费品绒面超纤的企业。最近,该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一种超细纤维绒面汽车内饰革取得了成果并投入生产,一举打破了汽车内饰行业全部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
公司总经理张树欣介绍说,超细纤维绒面汽车内饰革达到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绒面革的指标要求,市场前景广阔,包括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在内,大约有120个亿的市场范围。
通过补链固链强链,超纤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目前,昌邑市以同大海岛和凯泰超纤为代表的超纤企业已经形成了“纺丝—无纺布—染整—后处理—超纤革”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超纤合成革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居全国首位,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国际前三,绒面超纤革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
昌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海宁表示,通过探索链条化、数字化、绿色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全方位加大创新力度,科学制定产业提升计划,推动纺织超纤产业上档升级,加快构建二百亿级的纺织超纤产业集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