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艺术家安德里亚·阿纳斯塔西奥(Andrea Anastasio)的作品《伊甸园》,是此类合作的典型案例之一。在阿纳斯塔西奥的理解中,虽然Alcantara材料完全由人工制造,但它却拥有自然的触感。这一特性启发了他的创作。 艺术家从工作场所、家庭后院等处捡来废弃的生活物品,再与Alcantara设计团队合作制造出泛着暗暗磷光的蛇皮质感材料包裹起这些物品。作品以工业生产元素的综合体呈现,材料的纹理如同奢侈豪华却令人不安的“皮”,使作品栩栩如生,更如同一条蟒蛇所褪下的皮,鳞片闪闪发光。作品中所呈现的“蛇”不仅呼应了西方神话传说中凌驾万物之上的蛇,更象征着消费社会,吞噬着它前行道路上的一切事物。 
安德里亚·阿纳斯塔西奥《伊甸园》, 图片来源:余德耀美术馆 在艺术对话中推进商业全球化目标的实现 在商业全球化的语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使命。而艺术正是跨文化交流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这一层面,不同于传统的艺术赞助方式,Alcantara有天然的优势:作为一家材料生产企业,Alcantara能够直接作为材料和媒介等直接参与创作流程,直至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国际客户和相关方可以不断发现对这种材料全新的诠释方法,更好地体现企业诸多艺术举措的价值和内涵,帮助企业实现文化和商业目标。 Alcantara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波亚格诺先生本人非常看重此类跨文化的合作。正如他所言:“意大利和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两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因此显得极为有趣。”中意交流也是企业长期的目标之一,不仅多次与我国的美术馆、画廊合作艺术展,也持续邀请中国艺术家去意大利创作、办展。 今年,Alcantara就邀请了秦风、曲磊磊、孙逊、毛栗子、张春红、王璜生等六位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以中国传统书法为灵感,借由Alcantara材料进行创作。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家常采用绢物、宣纸等作为创作载体。但在这次合作中,他们以Alcantara材料进行尝试,材料性质上的差异也给予艺术家们更多的挑战和探索。 
曲磊磊《碎片化》,图片来源:Alcantara 
毛栗子《瞬间》,图片来源:Alcantara 
王璜生《之间》,图片来源:Alcantara 以这次的参展艺术家王璜生为例,他的作品《之间》充分体现了他诠释和表现材料的能力,而这也是企业在选择合作艺术家时的重要依据。王璜生表示:“Alcantara材料非常具有现代工艺性,与中国传统的宣纸相比,它在渗透和晕染等方面的质感和工艺用法上有较大的区别。而墨在这种材质上的表现和互动会形成非常丰富的内容。”而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也不负所望:在线条密集的画卷上,手写的诗歌和对现实的抽象表达一并呈现在观众眼前,唤起长久的思考。 
王璜生作品在“从天而降”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Alcantara 在这家意大利材料公司的眼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最高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技术复刻和数字时代到来之后,这一古老的学科仍然代表着知识的载体、探究热点问题的声音以及连接古老的历史和当代哲学研究的媒介。 对于这次“从天而降”展览,波亚格诺先生认为:“在这次展览中,书法这一古老的交流密码与Alcantara这一现代创新的材料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多元文化的信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 除了上文提到的意大利国立21世纪艺术博物馆、米兰王宫以外,Alcantara与洛杉矶的彼得森博物馆、莫斯科的RuArts画廊和伦敦的V&A博物馆等国际上知名艺术机构也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中国的合作伙伴包括沪申画廊、K11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等。文化艺术对话成为其与全球商业伙伴合作的突破口与催化剂。 截至目前,在Alcantara公司的赞助下或合作中诞生的艺术作品已逾100件,它们被编入数字档案中,用以呈现其参与艺术领域的历史和演变之路。 
|